详情

滨江哥骑车镇乡行(163):蓬溪县常乐镇

驴友户外 3008阅读
滨江哥
滨江哥Lv.21楼主+关注
2015-06-04 09:03 来自四川 绵阳
头天晚上在蓬溪县城住宿,滨江哥担心不止,如果第二天也下大雨,如何返回三台啊?事实上,滨江哥的担心是多余的,为了能让滨江哥骑行顺利,第二天早上6:00左右,大雨戛然而止。滨江哥真是谢天谢地。吃过早饭,滨江哥提议先去看看中国的红海,遭到朋友的反对,理由是,就是一个小水库,到处都是,没有意思。没有办法,商量之后,他留在县城,滨江哥独自一个去中国红海,主要是想看看,一个小小水库,如何打造成吓人的“中国红海”?

骑行7公里左右,到了“中国红海”,规模比滨江哥想象大多了。来自各地的游客开着汽车来红海游玩。滨江哥还是佩服蓬溪人的聪明,一个小小水库,敢改造成号称“红海”来吸引游客。反思我们的三台,水库还少了吗?光一个鲁班水库,哪个县的水库敢比?但现状如何?呵呵。。。。。

从红海返回蓬溪,滨江哥踏上了返乡之路,如果走老路,太苦了,也没有意思。利用手机地图,重新设置线路,决定沿着涪江而上。

再次路过明月镇,再次回味美女同学的往事,不知不觉骑行了25公里左右,到达一个叫“常乐镇”的地方。之所以叫常乐镇,是因为清康熙年间设常乐场,在临近唐朝贞观年间建立的寺院“常乐寺”得名。

那我们来说说常乐寺。常乐寺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占地26214.6平方米,依山(黄龙山)傍水(王家河),竹树蓊郁,真圣地也。常乐寺的建筑群,分前后两殿。大雄殿最涵特色,风格鲜见。黄龙山矗立于寺后,蓬水汇聚王家河蜿蜒流经其右,绕寺前折流而下。大清嘉庆进士、诗人奚大壮撰文《修常乐寺记》,介绍了古寺的渊源;清代另一文人姚道根《登常乐寺藏经楼》诗中有:“纵目送流水,开窗来远岑”的意境描绘。寺院为花草树木环绕,远观不见飞甍(读盟音)碧瓦,必至曲径幽篁尽处,始金碧辉煌,赫然在目。其处风景佳绝,实十足为禅林胜地。

常乐寺的建筑群,不是毕其工于一役,而是先后逐步扩建而成,其最早修建年代,文字、口碑各异(其最早有汉朝之说)。大清道光版《蓬溪县志·寺观》记载:“常乐寺,县西北五十里,唐(朝)贞观年海现建。明宣德年又建。清乾隆二十五年扩建。”民国十年新建后殿。常乐寺历史悠久,远近闻名,香火鼎盛。故在清代前中叶,于距寺半里许的炮台坡下兴建场镇,场镇以寺名,称常乐寺场。得寺名已越300年。

常乐镇也是大型卡车重压成灾的受害者,因为它是运沙石必经之路,沙石厂就在涪江河边。所以街道一片稀烂,大灰小尘,遮天蔽日。由此,滨江哥无比同情常乐镇人民丰富的日常生活。







美景往往不在终点,而在路上


没有下雨,而是蓝天白云

常乐寺后门



看看街道烂成啥子样子了



常乐寺正门





有时间,好好研究下嘛








常乐寺的规模较大嘛





当天赶场,人多呢
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23 1
城市通